來源:中國建設報發布日期:2011/6/17 10:54:35瀏覽次數:7770
目前,中國已是世界上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國家,每年有20億平方米新建建筑。然而,在這片造樓的熱土上,“短命建筑”層出不窮,拆四星蓋五星,未完 工又推平。“拆一次創造了GDP,再蓋一次又創造了GDP”,在這種錯誤政績觀的引導下,大量“青壯年”建筑上演著一場場非正常“死亡”的悲劇。
業內專家指出,“短命建筑”與建設“節約型社會”的精神嚴重相悖,更與科學發展觀嚴重脫節。其后果不止是造成社會資源的巨大浪費,同時,產生的 大量建筑垃圾被堆放和填埋在城市周圍后,不僅占用了土地,其中所含有的各種有害化學物質還嚴重腐蝕了地表和污染了地下水源,危害極大。在城市中,人們一味 地拆舊建新,不僅割裂了城市歷史文脈,而且使城市風貌遭到嚴重破壞。
據權威資料顯示,我國建筑的平均“壽命”只有25年~30年。在重復建設的過程中,我國創造了兩項世界第一:一項第一是消耗了全球最多的水泥和 鋼材;另一項第一是生產出全球最多的建筑垃圾——每年高達4億噸。我國建筑垃圾數量已占到垃圾總量的30%~40%。有一篇文章曾指出,中國可能已經成為 全球最大的建筑浪費國。短命建筑給我們帶來了多重問題,隨著節能減排這一政策的不斷深化,城市樓宇綠色更新改造成為建筑專家當前最為關注的問題。
鑒于短命建筑給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所帶來的危害,建筑學家提出,改造既有不節能的城市樓宇,在延長其使用壽命的同時,還應使其達到國家所規定的 建筑節能標準。因此,建筑專家提出了以“改善和提高其工作性能與安全性能,提高防御地震、臺風等自然災害的能力,保護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提高資源利用效 率,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和改善環境,延長既有建筑物整體使用壽命”為目標的既有建筑物綠色改造新思路。專家建議,有關部門應制定勘察、檢測、鑒 定、評估、設計、施工、工程驗收以及運營管理等城市樓宇綠色更新改造技術標準體系,讓城市樓宇綠色更新改造不再孤立進行,而是運用既有建筑物綠色更新改造 的全新模式進行更新改造,將城市樓宇綠色更新改造看作一項系統工程進行改造,才能實現預想的目標。這一建議必將指引未來的樓宇綠色更新改造向著更加健康和 完善的軌跡進行,讓綠色建筑遍地開花。
地址:廣東省東莞市東城區莞長路東城段47號郵編:523000
© 1997-2025 GD-H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廣東宏達工貿集團版權所有。律師聲明
如有任何問題,請電郵至:info@gd-hd.com粵ICP備12062617號